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我崇祯绝不上吊在线阅读 - 第625章 包容万物的新京师

第625章 包容万物的新京师

    没有考中恩科的学子,得知明年春天还有一次恩科之后,无不欣喜欲狂。

    这些时日,京师各处书店,都推出了一系列的各种“杂书”。

    甚至,皇帝设立的大明皇家图书馆,更是只需要拿着纳税证明,花费两文钱,就能看一天。

    那里面的书,才叫一个门类齐全。

    就算不持着纳税证明,也可以花费五枚铜板,看上一天。

    正好,趁着这段时间,可以多补补知识。

    于是,这些落榜的士子,纷纷留在了汉都。

    寒门都是最务实的。

    皇帝既然考杂学,那咱就学杂学!

    因为他们没有反对皇帝的能力。

    ……

    朱由检的大明皇家图书馆,本来就是专门为了他们而设立的。

    之所以不免费,是为了让这群人——知道劳动的艰辛。

    这是他改造读书人的一个小手段……

    读书人清高啊!

    卖力气,他们是不屑一顾的,也干不动。

    这茶楼酒肆读报纸的活,就恰好适合他们……

    总算是勉强活着,饿不死了……

    当然,也有很多不在乎什么“读书人的矜持”的,更是挽起裤腿,抱着一摞摞报纸,满大街的兜卖。

    他们识字,有优势。

    一旦报纸上刊登了一起大事,只要说的好了,不但卖的多。

    碰上了出手大方的买主,更是能够得到不菲的赏钱。

    这些人,生活的更好些,甚至还能隔三差五买点肉,打打牙祭……

    ……

    永丰商号17人,被斩首后传首诸地……

    自然迎来了各方反应。

    千斤铁料,砍掉17枚脑袋,并且传首诸地的事情,实在是太难以让士人接受。

    太残暴了!

    在士人看来——这可不亚于皇帝出征山陕的大消息!

    甚至,还有人想要上疏……

    人家才贪污这么一点点,不能杀啊!

    咦……

    不对!

    贪污怎么可以杀?

    那咱们以后还怎么赚钱?

    ……

    无数人都在琢磨着——上疏吧!

    一定要阻止朱家人这么干!

    ……

    上疏这玩意,是大明士绅的惯例了。

    虽然按照《大明律》,士子是没有上疏权,和议论国政的权力的。

    但是——

    长达几百年的惯性,不是短短半年时间,就能改变的!

    ……

    士绅想要上疏……

    谁知道,在新大明——

    完全执行了《大明律》的规定:

    工匠可以上疏,小吏可以上疏,农民可以上疏,军户可以上疏……

    偏生,就是不许士子上疏!

    就是不许在野文人上疏!

    想要上疏——先为朝廷效力再说!

    不顺心就下野,遇上事就上疏博取名声……

    好给自己养望的捷径——早就被朱由检堵起来了!

    像方以智那样,养望、上疏、上疏、养望……

    到了最后,名声搏得老大!

    结果,成了个什么玩意?

    净特么自己人打自己人,给满清送的货色!

    兴许,人家就不是自己人!

    谁敢说就一定不是背负着人家的使命来的吗?

    ……

    朱由检直接做出了强制规定:

    在野士人,除非是被朝廷革职的前官员外——不论多大名望,只要上疏,就枷号示众三天。

    然后征辟为官。

    敢不从?

    流放三千里!

    去教化夷人去吧!

    这个规定,可是堵死了那些——但凡一点不顺心,就玩自离的把戏,然后养望待起复的文婊。

    就是婊!

    唯有这个字,能形容他们。

    ……

    上疏的路子不通,寓居京师的这些文人,就写起了稿子。

    万幸的是,皇帝还留给了他们一个门道……

    ……

    这也是朱由检特意留下的。

    一棍子打死要不得。

    在朱由检的打算里,有些文人,只要是不通敌叛国的,就养着吧……

    比如——刚刚拿着张罗辅推荐信,来到京师的孙奇逢!

    ——人家的确针砭时政了!

    甚至,皇帝作为,与礼不合,人家还嚷嚷着要清君侧!

    够夸张了吧!

    但是,鞑子来了,人家拿起刀枪,保家卫国了啊!

    人家宁死都不投降鞑子啊!

    这样的人,你能一棍子打死吗?

    在这时代……

    江南有个人,作为很像孙奇逢——金圣叹。

    两人的风格都很像。

    然而,孙奇逢一生只为坚持心中的“礼”,宁死不仕清朝。

    金圣叹呢?

    前半截好好的,到了后面……清廷得到了天下,刀子对准了江南,开始收税了。

    江南集团想要让清廷服软,组织士人跑去哭庙。

    出身江南大豪门的金圣叹,更是领头去了。(钱谦益亲外甥,钱谦益是金圣叹亲舅。)

    结果……

    大刀片子咔嚓、咔嚓……

    就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高下。

    说个不中听的话,像极了那接化发……

    就为自家谋取私利这一条,就分出了高下。

    不!

    拿他跟孙奇逢比,是在侮辱孙奇逢。

    孙奇逢可不是这些——先去北京看看风头,风头不妙赶紧跑回去“为僧为道”……

    然后让门徒出仕清廷,庇护自己的“众正”!

    人家才是真正的清流!

    连拒清廷十几次招揽,甚至还有鞑子皇帝亲自发出来的邀请……

    这样的人,你能给人一棍子打死吗?

    说个不好听的,这人虽然看起来迂腐,但是,人家满身正气!

    也许这份正气,与国无利。

    但是,这样的人,何尝不是中华的脊梁!

    正因为有了这些不被世人理解之人的坚持——

    才有了华夏的不断绝!

    有些英雄,大部分世人是不会理解的……

    他们的坚持,在旁人看来……是可笑……

    因此,对于这样的人,朱由检就网开一面,留给了他们一个报社论政的通道。

    ……

    当天晚上,大明各处报社,就收到了无数稿件。

    这些稿件,几乎大半都是抨击朝廷执政严苛的。

    更加激进的孙奇逢——甚至连“苛政猛于虎,国亡在眼前”都喊出来了!

    太过煽动的稿件,自然被报社毙掉了。

    而那些稍微中庸一点的稿子……

    大明不禁言论!

    只要不违背律法,随便你发表。

    孙奇逢来到京师后,不但成了报纸上的常客,更是在光华城南方,一处叫做百花山的地方,开办了私学。

    今日,新招收的学员,就已经超过了两百之数。

    大半都是迁居汉都的豪门子弟。

    孙奇逢就这样,一边大肆嚷嚷着自己的理念,一边教授学徒,将“理学”发扬开来。

    对于这些……

    朱由检一笑置之。

    大明不禁私学。

    只要愿意教,教多少弟子都行。

    当然,若想为官,就必须要参加科举,或者是走吏员的通道了。

    不管你学的什么,录取你当官的题,是朕亲手出的!

    ……火之虎vvvv的我崇祯绝不上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