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我崇祯绝不上吊在线阅读 - 第627章 理不辨不明,魑魅魍魉最怕阳光

第627章 理不辨不明,魑魅魍魉最怕阳光

    哗啦啦。

    小厮端着托盘,收到了厚厚的一盘赏钱。

    虽然大都是铜板,然而里面还是夹杂着好几块亮晶晶的银元。

    按照普遍的约定,这部分赏钱,茶楼抽走三成,余下的都归说书人所有。

    穷秀才心里欢喜,脸上还要做出了读书人的傲气。

    他不动声色的将赏钱收下,团团做了一个揖,无声的谢过了众人。

    一众慷慨激昂的声讨声中,秀才眼睛一亮再次站了起来。

    他清清嗓子,指着次版头条上的一个血红边框,大声道:

    “诸位,‘战时条令’的原文,以及施行标准都在这里。

    让我先看看……”

    “正该李秀才给咱们解读解读!”

    “是啊,战时法令,可是事关咱们的大事,还是要听清楚的好!zWWx.org

    诸位老少爷们,都静一静吧!“

    众人一听朝廷连‘战时法令’都做出了解释,纷纷安静下来,等待秀才的解读。

    不一会,秀才看完了,他笑了起来:

    “诸位老少爷们,咱们瞎担心半天,您看啊!”

    秀才继续念了出来:

    “所谓‘战时法令’指的是在朝廷遇到超过三府以上的天灾、人祸。

    亦或是十年内,遭受三次外敌入侵的情况下,执行的特殊办法。

    战时法令分为三等。

    其一,天灾人祸之时,以有限的战时办法,统筹国内物资,应对灾祸。

    此令,以维持民生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前提下,颁布各种战时办法。

    其二,当朝廷遭遇外敌,十年内连续发生三次对抗而无法取胜的情况下,执行国家政策为战争服务的特殊手段,集合国力打败敌军,保我大明江山。

    此令,包括封锁边关,限制贸易对象,管控战略物资等,但不会影响正常的生产利润。

    其三,当外敌侵略我国,国土失丧三百里方圆以上,国民沦陷十万以上,执行最高等级的战时法令。

    此令,国内各处作坊,维持在百分之一的利润比,同时,严控一切物资流向,集合一切力量,消灭敌国,保我大明江山。

    今时,我大明所执行的战时法令,为第二等。”

    秀才笑了起来:

    “诸位老少爷们,咱们现在是第二等的‘战时法令’,。

    依我看,咱们不但不受影响,这不是还欣欣向荣么!

    这战时法令,也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可怕啊!”

    秀才话音刚落,茶楼里顿时喧闹起来。

    众人沸腾了。

    “哈哈哈!”

    “没错,这战时法令啊,影响不到咱们!

    咱们做生意,那是老老实实的照着朝廷的要求来。

    这什么战时法令,不就是让咱们听皇帝话么!

    老生常谈了。

    只是起了个名罢了!“

    原本担心个不行的商人们,纷纷笑了起来。

    是啊!

    这不就是之前的东西嘛!

    皇帝只是换了一个说辞而已。

    要说唯一受影响的,就是那些私通外国的混蛋!

    ……

    王家茶楼的事情,在各处上演着。

    有了王廉的现身说法,又有了普行天下的明确解释。

    战时法令这个商人们惧怕的东西,终于不再那么恐惧。

    哦!

    原来都是以前的老一套啊!

    以前跟蒙古打仗的时候,盐铁茶等物资,不是一样不让贩卖给蒙古么!

    只不过是换了个名词罢了。

    没事!

    咱们又不跟鞑子做生意!

    再说了,战时法令好啊!

    听从朝廷的统一贸易安排……

    嘿嘿!

    这不是就可以跟着方公公的汉江商号,去做生意了么!

    大好事!

    ……

    当《大明晚报》刊印后,原本还担心自家会不会受影响的商贾,顿时纷纷放下心来。

    虽然报纸上说了,现在只是执行了第二等的战时法令。

    但是,皇帝的身边人王廉王公公,都替陛下做了解释了——

    就算是最严苛的战时法令,一样会让咱们挣钱的。

    只是利润低点罢了。

    ……

    大明皇家大学城。

    王夫之放下报纸,看着面前的百十个,刚刚还在苦劝自己站出来组织游行的学子:

    “诸位,如何?”

    王夫子笑道:

    “某早就说了,细观陛下执政,不是胡来的人。

    你们看,这战时法令,一点都不可怕么!”

    一众从上午劝说王夫之到下午的学子们,纷纷不好意思起来:

    “先生勿怪,是我等太过于着急了。”

    “是啊先生,我们错了,我们这就去上课!”

    一众刚刚还鼓噪不停,义愤填膺的学子,瞬间又变成了乖乖子。

    ……

    象牙塔内的人,普遍都是最单纯的。

    他们容易被鼓动,同样只要解释清楚了,这些人就能迅速转变了态度,从而成为最坚定的支持者。

    还没有开始的大游行,瞬间消散无踪。

    士子们,安心的坐在了教室内。

    ……

    百花山。

    孙奇逢看着手中的晚报,频频点头。

    “善!

    为政者,最忌朝令夕改。

    既然形成法制,明令天下。

    就断绝了后续者妄改国政的弊端。”

    服侍在孙奇逢身边的徒弟们,诧异道:

    “夫子,您不是最反感这种暴政吗?”

    “哈哈哈!”

    孙奇逢哈哈一笑:

    “老夫反感者,乃是残民之法、乱朝之政。

    老夫反感一切以个人意志为准绳的政策,而非是明文法。

    这明文法,只要严格遵守,与国何害?”

    孙奇逢解释一句。

    然后叹道:

    “你们也看到了,老夫的话,被他们曲解成了什么模样。”

    “老夫险些就被当成了枪使啊!”

    孙奇逢一提起那些人利用自己,他的弟子们,纷纷义愤填膺起来。

    人人都开口声讨不已:

    “就是,夫子说的——是不可让后人假借‘战时法令’的名头,大肆施行暴政。

    夫子全篇的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要确定‘战时法令’的实施标准,以及给予监督。

    而不是攻击这件事的本身。”

    孙奇逢点头:

    “老夫是理学先生,可不是迂腐之辈。

    那昔日晋国,自从赵氏推行明文法之后,国力迅速强盛起来。

    纵然三家分晋之后,三国也是当时最强盛的诸侯。

    这就是明文法的好处啊!

    你们身为老夫的弟子,今后不管你们位居何位,请你们一定要记住了——

    法可以不完善,但是,最差的法,只要认真执行了,也好过无法。

    当然,这个法,必须是要建立在‘理’的前提上。

    若是不顾天下百姓,要这法何用?“火之虎vvvv的我崇祯绝不上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