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宋狂婿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个送字

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个送字

    萧扬所筹备的自然不仅仅只是一个讲座而已!

    即使那一份有着皇帝朱批的文书,仍旧贴在皇榜之上,但仍旧没有相信同物书院真的会收纳他们,也没有人胆敢把孩子,送到同物书院里面。

    原因之一自然是他们数十年来的思维固化,但最主要的还是身为主办方的同物书院,除了一份声明以外,就没有了任何的动作与措施。

    因为萧扬错过了至关重要的开院仪式,失去了他这个主心骨,那些亲近荀老的先生们,即使有所想法,也不敢在丞相与一干官员面前施展开来。

    而那些不支持荀老,对平民百姓不屑一顾的先生们,自然在这个开院仪式里面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就使得那一张公文,仿佛只是一句空话。

    为了解决这一个百姓不敢过来,不敢相信的问题,萧扬所采取的措施就是一个字——送!.ZWwx.ORG

    只要是带着孩子过来听课的百姓!都能够获得一本由荀老先生亲自编撰的书!也就是《大宋同文》。

    书在大宋是什么概念?

    那可是价值千金,寻常人家根本无法企及的物品!即使是一本最基础的经学教义,都得要五十两银子以上!

    五十两银子,乃是京都百姓差不多两年的开销。

    这还是在经济繁荣的京都,如果是在穷苦一点的村庄,他们一年的收入,都不会超过十两银子。

    而只是一本基础的经学教义,就要花掉他们数以年计的积蓄,所以普通人家,根本就读不起书。

    而且这本还是荀老先生编纂的书!如果是孤本的话,银得换成金,那个五十后面,还得加多三个零。

    而爱占便宜,乃是人的本性,上一次萧扬大送太白酿就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只要是人认为是有利可图的事情,那么便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

    即使是萧扬这样大规模的派发,会使得这本书的价格疯狂下降,但这可是荀老先生的书!

    荀渊这两个字,只要挂在封面上,那就能够让这本书的价格翻上几番,所以即使再低,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百姓们一看到这则消息,就已经开始盘算着怎么占座,怎么过来听课了,有些人甚至连农活都不干了,直接就躺在讲学堂上,等着发书。

    即使是按照最低的情况来说,这本荀老先生的书,即使是能够卖个现在最低的五十两,那也够他们一年甚至好几年都衣食无忧了。

    就这样还种个屁的地啊!这不趁着这一个机会等着大善人发钱,还等什么啊!

    孟斯宇发现这个乱象之后,第一时间就来开元楼找到了萧扬,而萧扬对此只是笑了笑,十分从容地拿出了第二份早就准备好的公告。

    这一份新的公告,乃是追加说明,其主要的内容就是只有在通过考试,并且及格之后,才能够领取书本,并且设立三个等级的奖学金。

    如果考试成绩优异的话,还会获得五、十、二十两的奖学金。

    在萧扬的计划之中,第一份公告只是一个噱头,是为了把这一次讲学的消息给发散出去,经过了一天一夜地传播,此时估计京都内这个消息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即使是几乎没有文盲的现代华夏,在有能够“薅羊毛”的机会的时候,都依然会有乱象出现,此乃人之天性使然,更遑论几乎都是文盲的大宋,所以萧扬早就想好了这个对策。

    当他们通过了考试,就能够领取这本荀老编纂的《大宋同文》,同时还有一笔不菲的奖励。

    这样一来,既隔绝那些只是想要单纯占便宜的人,也能够达到传播基础知识的目的。

    同时这一笔奖励也在鼓励那些想要学习的人,前来学习,因为只要能够拿到奖学金,即使是第三等,也有五两银子,已经跟他们一年辛苦耕种所获得的收入,相差无几了!

    果然,在第二份公文贴出来之后,那些睡在讲学堂不走的江湖流客们,都消失不见了。

    他们半辈子都在打打杀杀,突然让他们静下心来学读书,学写字?那怎么可能!

    在他们消失之后,讲学堂附近出现了许多百姓,他们不单单是京都里面的剧名,更多乃是京都近郊的农民,他们在听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带着孩子赶了过来。

    其实在大宋人民的心中,都是无比渴望着自己家的孩子,能够上学,能够参加科举,能够升官发财,从而实现人生的飞跃。

    只是书本以及学费高得让他们却步,即使是一个村庄合力,一年也不一定能够买回来一本书,更不消说还得请先生了,否则有书也没有用,根本没有人认识字。

    在圣旨宣布开院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让他们的内心泛起了涟漪,但是萧扬的消失,让他们察觉到了危险,所以他们也止住了脚步。

    只是这一次,公文已出,并且没有任何一个人阻拦,所以他们也不在乎这两天的时候,让村子里的人带着孩子们就来到了京都!

    即使是被骗了,也没有关系,回来便是,去的都是孩子,也不会误了农时。

    但如果是真的,能够学到知识,那就是能够参加科考的曙光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一句话在大宋也是通用的。

    所以在正式开讲的时候,讲学堂之上,挤满了百姓,而且里面多是孩童。

    那些成年的大人们,则都是无比自觉地退到了后方,他们也能够意识到,只有孩童,学东西才是最快的。

    至于他们,也许早个十几二十年,也许还会往前面挤一挤,但现在,还是看孩子们的吧。

    他们无比殷切地望着自家的孩子,希望他们能够认真学习,让他们的家里,也能够出一个文曲星!

    孟斯宇怎么也没有想到,不过是两天的时间,讲学堂就从一片乱象,变得如此井然,而且他无比清楚,萧扬只是贴了两份公文,并没有做更多的事情。

    在孟斯宇对萧扬问起这一件事的时候,萧扬是这么回答的。

    “贪小便宜固然是人的天性使然,但对后代的殷切期盼,也是人之共情。”川北的大宋狂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