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创业维艰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对于不甘于做个工人的李维民来说,当他看到招聘教员的公告后,就主动的站了出来,他没有唐明的举人功名,也不像其它人那样中过秀才。 但是他会英语! 作为宁波人的他,在宁波开埠后,就主动的拜广东来的通译为师,学起了英语,后来又和传教士学习英语,英语是他的谋生手段。 在宁波如此,在南华……却被他当成晋身的机会! 果然就像他猜测的那样,在得知他会英语后,就立即让他带高级班的英语。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一边教着学生们英语,一边凭着回忆编写教材,尽管只是简单的英语对话,但其它人……他们都不会啊! 有了这个优势,他确实有机会在东家面前露脸,比如现在。 “你学过英文?” 朱先海说的是英语。 “是的,我在宁波曾是洋行的通译。” 也就是当过翻译……大才啊! 懂不懂工程学、机械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培养出一批粗通外语的学生,这才是最重要的。 用英语和他进行简单的对话之后,朱先海问道。 “当过翻译……嗯,不错。” 透过玻璃窗,看着教室里那些年龄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的孩子,朱先海问道。 “我打算派一批人到国外留学,那些人的年岁估计要稍微大一点,基本上都在家里读过书,最少读过私熟的,以你看来,他们大概要学多长时间的外语,才能适应外国的生活?” 李维民有点儿发懵,尽管不知道留学是什么,但他还是隐约猜出了东家话里的意思。 “是要把学生们送到西洋人那边读书吗?” 留学?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对,就是到英国或者美国的学校留学。” 朱先海点头道。 “让他们在那里学习西方的现代科学。” 不经过中小学教育,直接把接受传统教育的少年送到国外留学,现实吗? 留美幼童就是答案! 詹天佑等人用了八年的时间从耶鲁毕业,他们中的不少人,甚至连英语都不会。 八年…… 这是培养人才最短的时间了! 还有更快的办法吗? 朱先海不知道。 但是现在的南华,没有一个华裔的工程师,专家。 六万人里,除了少数不懂科学只读过四书五经的读书人之外,有一半只是在教育营接受了一下扫盲教育——能书写几百个字进行简单的加减算数而已。另外一半呢?文盲! 仅仅只是靠着他们,朱先海能够实现自己的宏愿吗? 当然不可能! 这些人或许可以通过培训成为工厂里的工人,但是南华需要并不是仅仅只是这样的工人,他需要工程师,需要机械专家,需要现代教育专家,需要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只有如此南华才能走向崛起之路。 所以,那怕就是拔苗助长,有些事情,他也是要做的啊! “这……” 想了想,李维民说道。 “回东家话,我没去过英国,实在是说不清楚,不过,把此事教给在下,只要有半年他们差不多就能和洋人进行对话,生活应该没有问题的!” 朱先海点了点头。这样也就差不多了,再用半年的时间加强数学学习,差不多有小学水平,到了国外可以先从小学高年级学起。 其实朱先海的要求并不高,第一批留学生能向留美幼童那样出来一批人才,他也就知足了。 培养人才是一个持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万事开头难,只要开了这个头,才能够去规划将来。 “嗯,我吩咐人在学校旁边寻一个合适的地方,在那里办所预备学校,不过这边你也要兼顾着,还有就是看看能不能培养一些教员!” 说罢看着李维民,朱先海笑道。 “维止,只要办好这件事,我那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着!” 李维民闻言,急忙长鞠道。 “在下必定不负东家厚望!” 与李维民探讨了半天学习英语的技巧后,朱先海才离开学校,在离开学校时,他的脸上仍然带着些许欣慰之色。 这说看似有点儿草台班子的学校,容纳了整整四千多名学生!他们的年龄各异,但是他们却是南华的第一代小学生,或许他们用的教材谈不上科学,甚至就是老师也谈不上专业——数学还好。但是地理,博物之类的老师,基本上就是照本宣科。 但这至少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决定民族未来的永远都是教育啊! 眼下想要发展现代教育……只能求助于他人了! 办教育要求助于他人,办工厂更要求助于人——和南华所有的工厂一样,做为重点项目的兵工厂的除了十二名协助安装设备、培训工人指导生产的美国工程师之外,还有二十几名从纽约等地聘请的熟练工人。正因为有了他们,兵工厂才能在短时间内生产包括P1853恩菲尔德步枪在内的多种武器,实现了南华的武器自产化。 不过,最终生产这些武器的还是华裔的工匠,李庆恩也是兵工厂的工人,与大多数移民相比,他无疑是幸运的,他和他的妻儿都从长毛的刀口下活了下来,尽管被“卖”到了海外。可至少这边能过上太平日子。 不像在金华老家那样,兵荒马乱的不说,成天不是担心被长毛杀了,就是担心被官兵冒了功。 不过太平日子虽好,但对于作为读书人的的李庆恩,并不甘于做为普通的工匠,与很多读书人不同的是,早在十几年前,他就曾通过借阅友人的《海国图志》等书籍,对西洋有过一定的了解。 咸丰三年在听说上海有西洋人的租界时,李庆恩也曾到过上海租界,在那里见到了西洋大帆船以及蒸汽机,甚至还花银子买了几本西洋书籍,尽管没看懂,但对于机械他有着自己的好奇心。 半年前,进入兵工厂学习操作机床的过程中,在惊讶于机床“削铁如泥”的神奇时,原本就对西洋机器充满好奇的他,立即沉浸于这些让人震惊不已的机器之中,除了正常的机床操作培训之外,李庆恩还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有关机器的知识。甚至主动的向西洋工程师、技师学习英语,通过学习挂图了解各种切削机床到蒸汽机的原理结构。 似乎,对于李庆恩来说,没有什么比学习更重要的事情,白天他在工厂做工,到了晚上,他会就着油灯,靠着刚学的英语连蒙带猜的了解着书中的机械原理,有时候他还会绘制一些图样。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入了夜,又一次,和往常一样,从梦中醒来的李刘氏,睁开眼睛就看到趴在桌前,就着油灯拿着铅笔画着什么的丈夫。 “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睡?明天还要上工呢!” 李刘氏在服装厂里干活,忙了一天,也是累极了。 “就睡了,就睡了……” 李庆恩伸了个懒腰,然后说道。 “要是这事成了,不但咱们能住上大房子,没准我还能当上一个月挣三十块的技师!” 男人的话,让女人笑道。 “你就好好的做你的梦吧,快点儿睡吧,明个还要上工呢。” 女人的笑声,让李庆恩笑了笑, “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等回头你就知道了。”小鱼的命运的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