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戏明在线阅读 - 戏明 第217节

戏明 第217节

    因为王鏊他们就被派遣去应天府当考官去了。

    文哥儿开开心心地骑在马上玩耍了一会还和王守仁感慨:“守溪先生现在也不知是不是已经入了考场。都是姓王的,怎地咱爹就不能去呢!”

    两京考官都是由朝廷指派的大多都是翰林官,且还得五十以下三十以上,既有名望又经得起舟车劳顿的。

    王鏊正好符合一切条件,今年就去应天府监考去了。

    王守仁道:“要是爹去的话难不成你还想跟着去不成?”

    文哥儿连连点头嘴里振振有词:“爹要出远门去干活身边怎么能没儿子侍奉!”他还颇为遗憾地说道:“可惜我不是守溪先生的学生要不然我一准能跟去应天府看看那样一准能吓祝枝山他们一跳!”

    王守仁伸手捏了捏文哥儿脸颊。

    文哥儿瞪他。

    眼神里满是“你做什么掐我”的控诉。

    王守仁道:“没什么,就是想估算一下你的脸皮有多厚。”

    得亏人家王鏊没被他祸害上要不然去当考官还得带着个小屁孩别人看了说不定要弹劾他玩忽职守——你带个十五六岁的小子在旁侍奉就算了带个五六岁的小娃娃算是什么事儿?!

    可想起上次殿试这小子被皇帝亲口特许去观摩王守仁顿时又沉默了。

    不能怪这小子什么事都敢干、什么想法都敢有,纯粹是这些大人惯出来的。要不是他们自己起了坏头,文哥儿哪里会有这么多胆大包天的想法?!

    孩子为什么越来越熊,家长必须好好反思!

    王守仁和文哥儿瞎扯一通,愉快地回去温书。

    八月初九,顺天乡试第一场开始了,文哥儿借着去送考的由头跑去看热闹。

    到了考场外往里头偷偷瞅了几眼,文哥儿就惊住了。

    这地方着实有点破旧,按照周围知情人的介绍,这地方乃是武学旧址,近几十年来改造成顺天乡试场地。

    昔日的武学嘛,胜在空地还算多,里头搭了一溜的号舍。

    这些号舍是“席舍”,意思就是临时搞几块木板搭起来,上头盖点儿草苫,也就是所谓的“芦席”。

    一般来说,读书人守孝期间要去给父母守坟头,住的就是这种席舍了。

    只那么惊鸿一瞥,文哥儿就开始担心起来:这样的号舍真的可以遮风挡雨吗?

    看着自家亲哥提着考篮和国子监那群皿字号考生一起踏入考场,文哥儿心里十分感慨:连京师的乡试考场都是这个条件,也不知另外十三路的考场具体是怎么个情况。

    乡试可是要考足足九天的!

    好在最近秋高气爽,天气早没了早前的暑热,不然就是干干净净的大哥走进去,酸酸臭臭的大哥走出来!

    当然,要是下雨的话就更糟糕了,这种条件想不漏雨都难吧?!

    科举这么庄严的事没甚热闹可看,文哥儿瞅着考生一个个入场了,便也安安心心回翰林院读书去。

    回去时撞见李东阳,文哥儿还要和他三先生分享一番:那考场真是寒碜,他差点没忍住背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说不准杜甫的茅屋都比它气派得多!

    李东阳闻言瞅着他问:“你与丘阁老的书写得怎么样了?我怎么觉得你挺久没写过诗文了?”

    文哥儿:“…………”

    叫你没事往老师跟前凑,作业找上门了吧?!

    文哥儿和李东阳掰扯起来:“先生,写诗文这种事还是得由心而发,硬写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李东阳瞅文哥儿一眼,语气悠悠地和文哥儿说起了杨一清的学生李梦阳。

    瞅瞅人家李小阳吧,拜师拜得晚,进科场进得早,人今年不仅佳作无数,且都正儿八经考乡试了,哪像他们,收个学生想看他金榜题名,说不准还得等个十年八年。

    文哥儿眼睛一下子睁圆了,不敢置信地说道:“您要我十年后就金榜题名?”十年后他才十五岁,不带这么揠苗助长的!

    李东阳目光幽幽地看着他。

    那眼神里的意思明明白白:怎么?十年后你还不想考?!

    文哥儿:_(:3」∠)_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与此同时,文徵明他们也送祝允明进了考场。

    他们倒也想进,可他们都没拿到乡试资格,只能过来送送朋友了。

    应天府的考场也和京师差不多,都是临时搭起来的苫草房,每个号舍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寒酸。

    唐寅他们在考场外隐约看到点茅草顶,忍不住感慨道:“要是雨下大了,也不知会是什么光景!”

    文徵明道:“好在这几天天气看起来很不错。”

    相比两京考场的平静相和好天气,浙江今年的乡试可就不怎么如意了,从早上起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整个考场都给淹了。

    考生们哪里想过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直接跑进官署躲雨去,连按察使过来赶人他们都不肯走,还拿瓦砾砸按察使。

    眼看就要酿成暴力冲突,有人忍不住向在任浙江布政使的刘大夏建议把乡试改期。

    刘大夏否决了这个提议,让人出去维持秩序,并让考生自己考虑清楚,要是觉得自己雨停后还能继续考的就留下来,做不到的可以现在就离开。

    只不过一旦出去了,可就不能再入场了。

    不少考生看着自己湿淋淋的卷子和湿淋淋的衣物,都黯然地离开。

    这场雨一直下到傍晚才停,留下来的学生收拾收拾,讨来蜡烛坐到自己的号舍里奋笔疾书。

    巡考的人满心忐忑地数了一圈,发现还剩八百多人,忍不住擦了把额头的冷汗。

    还好,至少不至于选不出人来。

    白天看到那么多考生陆续退场,他们心里不住地打着鼓,生怕自己这次主持乡试出大岔子。

    对于这些有幸坚持等到天晴继续考试的考生来说,倒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要知道他们浙江是科举大省,乡试录取名额已经从最初的四十人增设到如今的九十人。

    可惜浙江解额虽多,应试考生也多,每次乡试人数都能高达一千四五百人!

    现在这场大雨骤然一下,今年浙江乡试的录取率大大提升!

    简直是喜从天降!

    所有坚持下来的考生都全神贯注地挑灯做起题来。

    刘大夏得知考生都安排好了,也是松了口气。

    改期是不可能改期的,换谁来了都不想担这样的责任。

    只要考生没跑光,甭管多大风多大雨都得继续考!

    远在京师的文哥儿自然不知晓他们浙江乡试出了这样一场大变故,他和李东阳感慨考场的破落茅草屋后没得到回应,傍晚回到家后又和王华聊起这事儿。

    好好的抡才大典,怎地场地这么寒碜!

    王华听文哥儿说他还跑去和李东阳聊了考场有多破,登时一阵无言。他说道:“下次你别去与你三先生说这个了。”

    文哥儿茫然:“为什么?”

    王华叹着气给文哥儿讲了桩旧事,原来李东阳会试那年考场生了场大火,烧得可惨烈了。

    由于考场灯烛多,且全是木质结构加个草苫顶的“席舍”,所以火一烧起来就呼啦啦啦牵连一大片。

    更可怕的是,当时考场还锁院戒严,不管是谁都不许出入,所以连遇到大火逃生都很困难。

    那一年的会试考生活生生被烧死了九十多个。

    提起来也只能收获几声叹息了。

    人李东阳当初曾经亲身经历过考场变火场的惨祸,你还跑去和人聊乡试考场多破多寒碜,那不是叫人想起那段不美好的回忆吗?

    文哥儿听得睁大了眼。

    他从来没听说过还有烧死在考场上这种死法。

    到死都在考试!

    这也太吓人了!

    文哥儿忍不住问:“就不能建个不那么容易着火的考场吗?”

    都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了,还给搭个草苫顶,显得多没有气势!连寻常百姓家里有了点余钱,也会考虑着建个砖瓦房啊。

    王华瞅了文哥儿一眼,说道:“当时有人提过把贡院挪个地儿,再把席舍换成板房,结果提出建议的人全部下狱了,现在大家也只能将就将就。”

    主要是吧,建这么多号舍平时也没什么用处,白白占了那么大片地多浪费?

    还是这种容易拆也容易搭的临时建筑比较划算。

    会试都是这么个待遇,乡试就更不用说了。

    连九十几个考生的性命都没能改变的事儿,自然也没别人再去提。

    文哥儿听了满脑子科举往事,晚上还做了个噩梦,梦见考场着火了,把他哥困里头,老危险了!

    就在文哥儿吓得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猫猫从天而降,把他的噩梦给驱散了。他看着坐在月光下的猫猫,惊喜地说道:“猫猫你好久没来了!”

    猫猫一如既往掏出两个小福袋让他选。

    文哥儿没急着选,而是絮絮叨叨地和猫猫说起他刚才做的噩梦。

    都怪他爹,没事和他讲什么考场失火!

    接着又说到李东阳,说他三先生真坚强,会试时碰上那样的事还能考上进士。要是心理承受力差点的,指不定就考不下去了,毕竟那可是烧死了九十几个考生啊!

    猫猫蹲在那儿静静听他讲完这个人又讲那个人,也没有催促他快点挑福袋。

    直至天快亮了,它才示意文哥儿该结束这次见面了。

    文哥儿这才挑了个小福袋。

    他很快醒过来了。

    想到猫猫又给他带了礼物,文哥儿一骨碌坐了起来,摸到手边多出来的小福袋打开一看,一下子看到了久违的物品介绍——

    「这是一盒没开封的自热火锅。

    因为调料花椒粒太多,所以一直没被打开过。发热包、食材包、调料包均完好,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如果不喜欢花椒粒,铲屎官可以不放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