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历史小说 - 穿成年代文里的小人物在线阅读 - 穿成年代文里的小人物 第122节

穿成年代文里的小人物 第122节

    第87章 新建

    郑家确实只有周兰知道这个账本子。

    周兰在发现账本子不见后, 就开始疑神疑鬼,能进她房间的无非是家里这些人,郑国华和郑长俊自然不可能, 前者对大哥大嫂尚算尊敬,轻易不到二楼来, 郑长俊年纪小, 每天就知道儍吃儍喝, 哪里想到投钱这种事, 至于郑妮妮,这丫头心眼多,但周兰也算是看着她长大的, 觉得她没这个胆子。

    这么一想, 家里会有谁胆大到敢偷东西呢?

    那自然就剩下文秀一个人了。

    但账本子是隐秘之事,她哪里敢到处嚷嚷, 只敢咬死了自己的钱被人偷了。

    文秀也冤枉啊,她虽然道德上有些不地道, 但自诩做人还是有底线的,违法犯罪的事她可不做,现在被人诬赖说是小偷,她可真得快要冤枉死了。

    每天白天的时候, 周兰都阴恻恻的盯着她,看的郑国华都没办法, 只要叫她别露面。

    晚上她想跟郑国华解释一下, 结果郑国华又累的倒头就睡,对她的话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而且似乎还有被说服的架势, 有时候她刚一开口, 就被郑国华给挤兑回来了。

    她心里委屈,却无处可诉说,只能憋在心里。

    她觉得,再这样下去,她真的要憋出病来了。

    由于是特殊时期,丧事一切从简,再加上郑国强死的不名誉,周兰的身体也在多次刺激之下急转直下,整个人看起来更加的消瘦和病弱。

    郑长河和郑长江兄弟俩暂时不急着回去,而是留在家里照顾周兰。

    兄弟俩对文秀向来不算尊重,如今听了周兰的话,就愈发的看不上文秀了,每每背着郑国华对文秀冷言冷语,更叫文秀冷心的是,她的女儿郑妮妮看见了,竟然连反驳都不敢。

    周兰病了,自然不能去上班。

    现在两个儿子都在她跟前,这工作给谁都不好,干脆将两个儿子喊道床前来,将事实摊开来说:“……你爸他死的冤枉,我肯定不会这么算了,早晚这工作我得拿回来,我这身子也干不了纺织厂的工作,现在,这两份工作,一份机械厂的,一份纺织厂的,你们自己选。”

    “机械厂的工作肯定要艰难些,你爸的清白还没恢复,但一旦恢复了,以后工资肯定要高些,纺织厂呢,好就好在能立刻上班,只是日后工资怕是不高。”

    周兰将两个厂子的利弊都给告诉了两个儿子。

    无论他们怎么选,最后都怨不得他。

    郑长河和郑长江兄弟俩被说的直接愣住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周兰会将自己的工作也给了他们,原本他们已经开始为了郑国强的工作而暗暗争斗了起来,这会儿听了周兰这一番话,叫他们顿时羞愧不已,只觉得自己真不是人,父亲尸骨未寒,他们却差点反目。

    一时间,兄弟俩竟然连看对方的眼睛都不敢。

    周兰没看见他们反应,还以为他们兄友弟恭,只一个劲儿的说着:“不过也别怕,我有的是办法叫机械厂把你爸的工作给你们。”

    有了周兰这句保证,兄弟俩稍稍安心。

    等从房间里出去后,不约而同的一起出了家门,他们得好好商量一下,这两份工作该怎么分。

    这边兄弟俩和好如初,那边文秀也在打郑国强工作的心思。

    奈何郑国华一听她的打算就满口拒绝,郑妮妮又因为偷了钱和票而心虚不已,文秀的想法自然没人支持,最终只能把怨愤咽回肚子里。

    转而将目光看向郑妮妮。

    她寻思着,或许可以给郑妮妮找个婆家,也不要彩礼啥的,只要一个工作就行。

    郑家随着郑国强的死,一切都恢复了平静,可公安局那边却焦头烂额,郑国强死了,凶手却不是刘大脑袋,而是自杀,当然,郑国华觉得是他杀,可最恨郑国强的刘大脑袋那天夜里被拘留,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

    那么刘大脑袋就不构成杀人罪,只构成了故意伤害罪,可他又疯了,这不是他们胡说八道,而是省城来的医生给下的诊断,说是得了失心疯。

    刘大脑袋平常只要刘嫂子在,就很冷静,看起来和正常人没区别,但一旦刘嫂子不在,他的攻击性就特别强,而且还有很严重的自残行为。

    他是故意伤害罪,自然不用枪毙,可要是坐牢的话,对整个监狱系统都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而且……

    总不能叫刘嫂子留在监狱里陪他做牢吧。

    可要是人在牢里死了,又是他们的失责。

    总而言之,难的很。

    “这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抓起来关着头疼的是咱们,不关起来,这郑家不肯,咱们总不能天天把人家夫妻俩管拘留室吧。”

    刘大脑袋对自己打了郑国强这件事已经忘记了,最近但凡刘嫂子不在,他就闹腾的更加的凶,拘留室的玻璃都给砸碎了好几块。

    心疼啊。

    公安局里也没余粮了啊。

    “去问问郑家怎么想的,是继续往上告,还是说私下了结?”

    大队长有些烦躁的抓抓头发。

    其实私心里,他是不愿意放刘大脑袋回家的,这明显就是个危险分子,情绪十分不稳定,这种人就该找个地方关起来,不该叫他出来祸害人。

    但是呢,看见他和刘嫂子相处的场景,又觉得这男人有些可怜。

    要知道当初他在厂里也是个能干人呢,工资可不低。

    所以说,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搅风搅雨……大队长属于是相信郑国强和刘嫂子有一腿的人。

    但相信有啥用?

    悲剧已经发生,两个破碎的家庭,谁也不得善终。

    鹿仁佳关注完了郑家发展后,便一门心思的回来建造烘干房,来的还是上次的两个老师傅,上回来的不情不愿,这次却是主动请缨。

    张师傅一进门就笑呵呵地说道:“本来我们建筑站的小年轻都要来的,我寻思着他们懂什么,我可是有经验的人,这不,直接就过来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

    更何况本来就没什么矛盾:“就等着张师傅你呢,我昨儿个还跟戈壁说,不晓得政府大院的楼完工了没,张师傅能不能过来呢。”

    “那肯定能啊,那边慢腾腾的,有的建呢,你这儿活快,我们过来一天也不妨事。”

    “你们可不能敷衍我啊,上次那房子我可是跟不少人夸了你们的好手艺呢。”

    “不得话说欸。”

    张师傅拍胸口保证,然后喝了碗鹿仁佳放了糖的浓豆浆,就开始干活,鹿仁佳也大房,一包大前门直接放到墙头,茶叶每个人的瓷缸子里抓了一把,豆浆更是由他们当水喝,可以说,这条件整个县城里都少有。

    张师傅自然尽心干活。

    尤其中午的时候,他还去之前建造的那个烘干房门口转了一圈,发现里面多了不少奇怪的装置,正和他之前建造的烘干房严密的契合在一起,而那正在运作的烘干炉正发出嗡嗡的声音,那盖子上,还有仪表,上面是一些奇怪的字母,反正张师傅是看不懂。

    原本还以为能攒点儿经验呢。

    没想到啊,这烘干房的水还挺深。

    张师傅的心情顿时低沉了些,不过好在他也没想过偷学,下午依旧卖力干活,只是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回去后就有人找上门来,想要请他去建烘干房。

    奈何他是真的有心无力,毕竟那烘干房里面的弯弯绕绕,他是真看不懂。

    烘干房建了几天,几个师傅都养胖了,尤其两个新来的小工,走的时候那叫一个依依不舍,等回了政府大院那边的工程时,忍不住的就跟同事吹嘘了起来。

    这一来二去的,都知道豆腐坊是个肥差了。

    一个个的,巴不得豆腐坊生意更好点儿,到时候再建房子的时候,说什么他们都要抢着去。

    只可惜,鹿仁佳丝毫都没接收到这群瓦匠小工们的殷切期望,因为她已经不打算再扩建豆腐坊了,至少暂时不打算扩建了,新的烘干房阴干了几天后,开始安装设备,设备填进去后烧了两炉空炉,便开始投入使用,而豆腐坊这边,也开始了全天候八小时上班制,工资也一人加了一块钱,这对这群工人又是一阵激励。

    尤其是胡嫂子。

    老胡是钢铁厂的正式工,早年老县长在的时候,钢铁厂那叫一个风生水起,老胡考进去当了正式工,胡婶子却为了照顾孩子,只找了个豆腐坊的工作,家里的经济大权一下子掌握在了老胡手里。

    老胡愚孝,手里的钱早年孝顺一半个爹妈,剩下的一半才是给的家用。

    胡婶子省吃省喝的将几个孩子拉扯大,还都给他们结了婚生了孩子,如今才算是直了头,也就是这空档,豆腐坊的事业蒸蒸日上,钢铁厂那边却是一个纰漏接着一个纰漏的出。

    所以家庭地位上自然有了转变。

    胡婶子忍了一世,到了这把年纪了,突然翻身做了主人,她当然不可能再同意老胡将一半工资给爹妈了。

    于是这个月刚发了工资,胡婶子就把钱攥在了手里,只给了老胡五块钱,让他给爹妈送去。

    老胡不肯,胡婶子也不劝。

    反正又不是她爹妈。

    云丝一批一批的产出,送到省城和乡镇,还有供销社里也随之上架,每个月月底供销社固定的云丝售卖日,家里有空闲的都早早的排了队。

    如今云丝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了必不可少的营养品。

    更别说周边县城都没有,就连省里都要来订货,河东县老百姓也是与有荣焉,将云丝直接当成河东县的特产,所以包云丝的牛皮纸袋子上贴的就是‘河东云丝’的商标。

    现在还没有所谓的商标法。

    但鹿仁佳还是去公安局备了案,而且是以个人名义备案的,省的以后有了商标法后,有人盗用商标,做一些假冒伪劣产品。

    他们是从末世来,从不吝啬怀疑人的劣根性。

    作者有话说:

    郑家的心思都不算好。

    第88章 学习

    劳动节之前的几天是最忙的。

    不仅要忙着厂里的活儿, 还得忙着家里的事。

    尤其那些亲戚多的,约好了到家里吃饭的,那些妇女们不仅要忙活厂里的事, 还要早起去赶黑市买菜,市场里的菜都是定额的, 需要抢不说, 还要票。

    现在哪家没有孩子下乡的?

    但凡家里有省下来的票, 肯定是要寄给孩子的, 家里的票不多了,自然就得想办法,于是黑市就成了一个好的选择, 尤其豆腐坊每过些日子就有人来送柴火, 那开拖拉机的小伙儿,每次都往柴火里塞些鸡蛋蔬菜啥的, 大家伙儿自己偷偷买,也不声张, 所以豆腐坊的工人在菜上,实际是不缺的。

    家家户户忙的热火朝天。

    唯独胡婶子很是淡然,只跟拖拉机司机定了四只公鸡,拿到手后都没回家, 在豆腐坊大门口的车棚子下面养了两天,到了劳动节那天早上, 将三个儿媳妇带了过来, 一人手里塞了一只。

    “拿着带回你们娘家去,咱家也不是什么富裕人家, 这鸡啊, 就算节礼了。”

    胡婶子这话几个儿媳妇可不敢应承, 尤其大儿媳和二儿媳,这些年来,婆婆对她们俩也算是慷慨,不仅帮着带孩子,就连回娘家的礼都准备的好好的,只不过都是一些糕点饼子之类的,哪里像今年,居然送一整只鸡。

    一方面感念婆婆对自己的好,一方面又觉得婆婆是因为老三娶了媳妇,才这么大方。

    两个儿媳心情多少有些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