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言情小说 - 阴山之莲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

分卷阅读1

    阴山之莲

    作者:瘦肉猪肝汤

    文案:

    她如阴山脚下明澈的镜湖,您就是那展翅高翔的苍鹰,您矫健的英姿,投映在她的波心,引起圈圈的涟漪。

    仰望您是她的宿命,苍鹰的心却属于长空,徒然留下虚幻的倒影。

    她需要的,永远是婆娑的杨柳,可以时时轻拂,为她遮风避雨。

    那你呢,你是什么?

    白云,苍鹰在哪里,白云就在哪里!

    内容标签: 宫廷侯爵 天之骄子 青梅竹马

    搜索关键字:主角:冯佑莲,冯妙莲,拓跋宏,李君实,高菩萨 ┃ 配角:北魏冯太后,太尉冯熙,博陵长公主,中书令李冲 ┃ 其它:鲜卑、蠕蠕

    宥连

    天似穹庐盖,阴山青草长。

    和暖的东风,旋过绵亘的山脉,轻拂晨际的露珠。

    被水草芦泽环绕的镜湖,碧波浩渺,群鸿逐水。

    我和阿莫敦(母亲)一左一右,抽着皮鞭,赶着成群的羊羔。洁白的羊儿,左冲右突,如同天上的白云,飘移不定。

    我叫宥连(白云),莫贺(父亲)和阿莫敦是阴山下的牧人,莫贺牧马,阿莫敦放羊,因为是蠕蠕人,不仅每年要向鲜卑督主,缴纳上百头的羊马,还经常倍受欺凌。

    莫贺只要是鼻青脸肿地回来,必然把气撒在我们母女身上,一顿皮鞭是少不了的。

    可是我不怨他,莫贺是阴山草原上,数一数二的果落何(马师),记得四岁的时候,他把我抱上小马驹,亲自教我骑马,还教我学马鸣,那长长的“吁吁”声,响彻云霄,是我对于他最美的回忆。

    可是随着两个阿度(弟弟)的出世,莫贺对我越来越暴烈,阿莫敦常悄悄抹泪,在与莫贺爆发了一次激烈的争吵后,阿莫敦下了决心,她把我拉到了帐篷外,含泪道,

    “宥连,我美丽的女儿,我们茹茹人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孩子都是随母而居。可是,你的莫贺容不下你了,去找你真正的莫贺吧,他是威赫的鲜卑大领主,一定会好好待你。”

    说完,她塞给我一块莹润的玉佩,一个小包袱,给我戴上了一顶,她日夜赶工做成的羊皮帽,把我交给了要进平城,贩卖皮货的牧人大叔。

    那年我八岁,说大不大,一路坐在马车沿上,我很想哭,却只能紧紧抱住,缀有羊毛的雪白帽子,记熟来时的路。

    上百年前,鲜卑拓跋氏,自大鲜卑山而下,金戈铁马,逐鹿中原,击败了匈奴、氐、羌、慕容鲜卑等各族势力,攻占了自阴山以南,淮河以北的广袤地区,建国为“魏”,定都平城。

    平城离阴山草原不远,不过二百里路,我们慢慢地行,不过也才三日功夫。

    进城后,寻找莫贺颇费了一番周折,阿莫敦记忆中的府邸,早已换了主人,她只记得领主姓冯,是个什么将军。

    好在平城里,姓冯的大户不多,大叔又收了三十头羊,很负责地把我送到了冯府门口,之后的路,却只有我自己走了。

    我在府门口遭到卫兵拦截,只好将玉佩拿出,因为语言不通,我牢记住鲜卑语,‘我是冯将军的女儿’这句话,其它一概不答,门卫一惊,领我入后院拜见夫人。

    夫人听完我的这句话,上下打量了一番,淡淡地对身旁嫫嫫说了一句话。

    嫫嫫把我送到西边的清荷院,住在了第一进的小梢间。

    我很高兴,此后我有遮瓦的床睡,有小碗的杂粟饭吃,嫫嫫会带我做些活,比草原上轻松多了。

    直到后来,我渐渐学会鲜卑语,我才明白那句话的含义,“既是奴婢之女,那就给妙莲也做个奴婢吧。”

    原来,我的阿琪(妹妹)妙莲,才是清荷院的主人,她住在二进的莲华阁里。

    我的父亲冯熙,受封昌黎王,领冠军将军、定州刺史,他是当今太后的亲哥哥,而且娶了先帝的妹妹,博陵长公主为妻。他并不是鲜卑人,而是个汉人。

    而我的阿莫敦,不过是与北方柔然大战后,被俘虏的蠕蠕奴婢,而她与族人不愿为奴,相约私奔,当时冯将军并未追究,他们才逃得一命,将军也不知有我这个女儿。

    对于妙莲,也许是姐妹同心,我真心喜欢她。

    妙莲比我小三岁,是个明媚鲜妍的小姑娘,青缎似的长发打了十几条小辫,着紫绯短袄,粉色马面裙,雪青长靴。

    她喜欢在梧桐树下荡着秋千,也喜欢跑到前院围场,看两个阿干(阿兄)射箭,最不喜欢的就是去家学堂,跟着夫子学汉文。

    虽然我的身份在冯府不是秘密,但是府里的人,大都以“蠕蠕”称我,只有她会真心唤我“阿哲”(阿姐),把我带在身边,陪她学习玩耍。我也搬到了莲华阁的耳房,与她同止同息。

    我从未见过真正的莫贺,他长期驻扎在定州,至于他如今,是否知晓我的存在,也无从得知。

    太子

    那一日,妙莲随其母博陵长公主,进宫请安,我也随侍。

    北魏皇宫位于平城东北,一行人下了马车,走在长长的青石宫道上。

    一路上,我们途经皇上朝见大臣的天文殿、永安殿,处理朝政的太华殿,日常起居的安乐殿,再穿过二处园林,红梅园、碧波苑,才来到西北角的嘉福宫。

    嘉福宫是冯太后的居所,栽满了浅粉的木兰花,在风中散发微微的幽香。

    随宫中嫫嫫进入大殿,只见长方蹋上,席地坐着一深紫翟衣的高髻丽人,虽眼角有纹,却神光熠熠,眉间一抹翠钿,平添几分艳丽。

    她的旁边还坐着一个,着汉人深衣的小男孩,头发束在头顶,以玉簪别住,大概五六岁。

    依礼下拜,夫人和妙莲上蹋而坐,我则站在一侧。

    冯太后娴雅地开口道,“王妃好久未来,本宫常让你们进宫坐坐”。

    说完,她拉起妙莲的小手,细细打量,“这是妙莲吧,出落得那么标致了,上次见还是个小娃娃。”

    “承太后的恩情,将军公务繁忙,拖我问候太后”,夫人温柔地催促女儿道,“妙莲,快叫姑姑。”

    妙莲娇怯地叫了一声,“姑姑”。

    “好妙莲,真乖”,太后轻笑,“哥哥出任定州,许久未归,都是我的错,我该除了他的刺史,好让你们团聚。”

    夫人忙摆手道不敢。

    太后又指着一旁的男孩,取笑道,“说起来,我的这个孙儿,还要叫妙莲姑姑呢,你们同岁。”

    原来这正是太后,亲自抚养的太子,拓跋宏,只见他肤如莹玉,目似繁星,年纪虽小,已有一副朗朗的风姿。

    小太子站了起来,正经地向夫人作揖,叫了声“姑奶奶”,却愣愣地看着妙莲,难以开口,不知进退,逗得旁人眉开眼笑。

    之后,太后让太子带妙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