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屋 - 都市小说 - 金丝笼牡丹在线阅读 - 148:摽有梅(陆漪娴)

148:摽有梅(陆漪娴)

    这大约还是自璟宗太子之位被废后,太后和晏珽宗少有的一次能和和气气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机会。

    加之听闻璟宗的王妃有孕,于太后而言更是一桩喜上加喜的好事,让她暂时抛去了对晏珽宗的种种不满,竟然也能慈爱温和地唤他和婠婠一起喝盅汤。

    晏珽宗将这日收到的来自河西镇西王府的文书递给太后过目,也同她说了加封柔宁之事。但是张垚佑文书中花了极大篇幅去为胡人宇文周之请官之事,他们都心照不宣地略过了。

    没有人多提一句。

    似乎他的确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膳后,晏珽宗亲自去偏殿收拾婠婠的东西,将她接回坤宁殿去。

    平心而论,按照这个时代评价男人的标准来说,他的确也算做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了。婠婠跟他一闹矛盾就想着“回娘家”,躲到太后身边去。晏珽宗也花尽了心思给足了她面子,一次次上门苦求,亲自来将她接回去。

    晏珽宗去看着宫人们打包婠婠的细软物件时,婠婠仍在母亲身边陪她说话。

    她屏退旁人,从怀中取出那枚还沾着她体温的虎符给母亲过目。

    母亲越发高兴起来,笑得几乎合不拢嘴。

    “好、好、好呀!这下子,立储的诏书和禁卫军的调令都在我们手中,他日是不怕还有什么祸事了!便是有了什么变故,咱们也可以防身自保啊!”

    可是转瞬间,太后想起了另一件事。

    梦中那前世的宫变,燕王联合程邛道来杀她的长子诚仁皇帝时,诚仁皇帝并不是没有禁卫军。

    但是那时她儿受奸人蒙蔽,所任用的禁卫军统帅吃里爬外临阵倒戈,反而帮着燕王叛党杀入宫中追杀她儿璟宗。

    璟宗临死前密托亲信,想将自己的母亲、妻子杨皇后和他们唯一的养女柔宁帝姬等女眷送出宫外也未能成功,反使得杨皇后和柔宁被迫自焚保全名节。

    这一世,想起了前世的种种,太后是想过再找那些贱人算账的。

    不过在她找上门之前,这些人竟然都被晏珽宗以各种罪名早早弄死了,落得个全家流放、抄斩的下场。

    她按住婠婠的手,语重心长地叮嘱:“光是虎符在手还不算完全,你还要恩威并施,让那些守将们对你这个皇后、来日从你腹中诞下的嫡子,或是日后有咱们选立的储君,忠心耿耿不敢悖逆!这才算真的稳妥了!”

    婠婠点了点头,“母亲说得极是。现下的禁军统帅赵老将军年事已高,他膝下无子,只得一女嫁在老家宋州。我听五——我听他说起,这位老将军屡屡上表辞官,求换他回乡养老。他和我说,赵老将军也的确该退下了,如今正物色合适的人选顶上。”

    母亲问:“那他说了想换谁没有?”

    “大约是威宁侯,徐世守。他想将徐世守从灵璧调回来,外加这阵子腾出手来,还要把京畿各地的屯军全部选调一遍,裁汰老弱无能,换上精锐青壮之师拱卫王师……”

    太后心中有了算计:“他不是你乳母的外甥么?”

    华夫人连忙接口:“正是呀!虽说不是亲生,只是后来收养的嗣子。可是情分总归有的,我亦于他有恩。太后、殿下若是放心,我便去替殿下当说客拉拢他,一定让他对我们殿下忠心不二,来日一心向着殿下的嫡子!”

    太后朝她满意地笑了笑,不过这还不能完全让她放心,她又道:“徐侯还未娶妻罢?这两日我再去咱们家中看看可有适龄的女孩儿……”

    在太后的眼中,只有这样板上钉钉的姻亲,才能将双方的联盟关系牢不可破地固定下来。

    婠婠赶紧摇头:“母亲!您别这般!我看未必有用……”

    “怎么,我们陶家的姑娘难道还配不上他一个半路出家的泥腿子莽夫?我只没说呢,我们家的姑娘进宫做皇妃贵妃都是使得的,配他,还不嫌辱没了自家的门楣,他岂敢有何不满?”

    先前太后是告诫过家中父兄,这阵子给族中亲近儿女的嫁娶之事,只挑些家世清白、简单的读书簪缨人家就是了,没必要再将女孩儿送入大富大贵之家,或是给男儿娶了高门显贵之女。

    但这家世清白的读书人家,并非真正穷得吃不起饭了一边读书一边种地的乡野农家。

    想被称赞一声读书人家,可知需要祖上几代考取了功名、留下了清誉才能换来的。

    所谓清流的清,非是清贫,清流的流,亦非是流氓。

    自谦之词罢了。

    他们陶家出了一位太皇太后、一位皇太后,又是一位皇后,显然富贵已极,就是存心想低嫁低娶,那也是相对意义上而言的,他们眼中的“低门”,焉知不是多少人穷极一生都达不到的门第。

    所以太后久居上位,理所当然、居高临下地认为,她若是愿意许嫁陶家亲族受宠爱的女孩给徐世守为妻,徐世守就应该感恩戴德、感激涕零,对他们死心塌地。

    她母家的女孩自然也是个个出挑的,自幼饱读圣贤书长大,家中也不像那些破落户满口直嚷嚷着“女子无才便是德”,而是把女孩也当作男孩一般教养,教导她们能吟诗唱和,精琴棋书画,气质大方,温文尔雅。

    旁人家哪来这样的本事对女孩也教养如此精细?

    婠婠摇了摇头,“不是不是。母亲您别多心,并非是徐侯瞧不起舅舅家的女郎。只是我听五哥他说起,徐侯其实……早就心有所属,而且对那女子情根深重,一直痴心不改。所以母亲若是贸然许亲,只怕也笼络不了徐侯的心,又害得咱们家中的姑娘白被耽误了一生。岂不两失?”

    母亲饶有兴致地哦了一声,“他爱慕谁家的姑娘?”

    在生养自己的母亲面前,婠婠几乎从来都是毫无保留的。见母亲追问,她也只得如实回答:“是漪娴。不过,漪娴她自己并不知晓。我也是偶然在皇邕楼听到五哥和他议事时提起,这才知晓。”

    太后和华夫人她们都惊诧了许久。

    华夫人喃喃不解:“他是怎么和陆家姑娘碰过面的?也不能罢……”

    太后却没心思考虑这个问题,“这不好说。如今漪娴也和她前头那个人面兽心的男人和离了。若是和徐世守的这桩婚事能成,等一年两年的过去了,我倒是可以替他想个法子说成这门亲。再者,也可以让你嫂子书信里劝劝漪娴……”

    “还是别了吧,母亲!”

    婠婠觉得这样不好,漪娴才从那个贼窝里逃出来,又是积攒下了一身的病,她岂能为了一己私欲、拉拢权臣而逼嫁她、将她当作一件物件似的送给旁人?

    先前问起她的近况,漪娴说,回了娘家后,她嫂子许观音转赠她不少田产庄铺。她打算等身子稍养好了些,便借着去道观清修的名头,去江南风景秀美处置办个小院子,带上三五仆人服侍,安安静静地养身度日即可。

    婠婠觉得这甚好,她不想她再嫁给自己不喜欢之人,去受了男人的磋磨。

    太后正要说些什么,宫人进来回话,说是陛下接娘娘回宫。婠婠便跟着晏珽宗回了坤宁殿。

    ……

    八月二十一日是皇太后的寿辰。

    在中午宫宴之前的所有时间里,是留给那些循规蹈矩的礼仪和各种仪式的。

    文武百官、宗亲戚里献上寿礼,礼官唱和赞词,外加一套祭祀天地求神拜佛的祝祷下来,一整个上午也就过去了。

    太后和帝后端坐在宝庆殿的高台上接受一轮又一轮的拜贺。

    中午宫宴,皇后起身侍奉她用了膳,皇帝也亲自捧上一盅人参汤来。这场辉煌盛大的皇家孝顺表现仪式才算是大抵落了幕。

    宫廷画师和史官们一丝不苟地跟随在主子们左右,以画笔描绘下圣章皇太后寿辰的场景,以史书记载关于这场庆典的规章仪式,并且需要着重记载太后的儿子儿媳是如何孝顺她、待她恭敬、讨她欢心的。

    史书里头再没用的皇帝,为了给自己面上贴点金,都要着重表现一下自己是多么的孝顺。

    直到宫宴毕,太后用完了膳,方移驾凝嬅殿,换了身稍家常些的衣裳,同众得了脸面的女眷诰命们一起听曲看戏,可以放松下来说些轻快的玩笑话。

    而皇帝则在别殿陪侍。所谓陪侍,就是候在这等着“万一”太后宣召。

    事实上这个时候就没有皇帝什么事情了,只需要皇后继续陪着太后就行,毕竟都是女眷在的地方,皇帝杵在那,大家都不敢随意说话。可是又不能说出去给人知道说:哦,陛下的生母过寿,原来他就陪着吃了顿午饭就跑了。

    这多难听啊。

    故就有了陪侍之说。皇帝换间离太后很近的别殿继续待着,召朝臣们随意说些话,打发时间罢了。

    太后点了两出雅乐,丝竹之声顿时溢满了凝嬅殿。

    也正是在这个当口,除了宗亲里关系亲近的王妃郡王妃们之外的女眷才有机会递了名帖进来拜见太后,为太后祝寿。若是太后想起这个人呢,就传她进来坐一坐,说会话。若是想不起来呢,磕了头,赏了银,也就打发人送出宫去了。

    ……

    各家要在太后的千秋日进宫叩寿的名帖,早在半个月前就送进宫去经内司省和礼部的人审查了的。

    每家该在什么时辰进宫、什么时候磕头、什么时候出来,也是安排得死死的。

    漪娴的祖母平阳公主这些日子被心气逼得一下病倒,竟然不能起身了。大抵是夫妻俩一块儿日夜同饮同住,陆国公也病怏怏地窝在屋子里不愿出来见人。

    其实平阳公主本是想在太后过寿时备上重礼,入宫拜见,好同皇太后皇后她们面前混个好脸。只是她心有余而力不足,越是着急,越是无法起得来身了。

    本来呢,按着规矩,请府中的长孙媳妇许观音入宫走这一趟也就足够了。但是公主不放心,又怕去的人少了,宫里会以为是他们家存心怠慢,硬是让身上还没有诰命的几房夫人全都去了。

    漪娴才经历了那样难堪的和离之事,哪怕在众人的口水星子中,她是没有过错的那一方,可她也不大愿意在这个关头出去接受旁人那种怜悯和探究的目光。

    她想去避风头。

    可是祖父祖母和父亲都不同意,他们都说太后和皇后喜欢她,让她一定要入宫去给太后磕个头拜寿,兴许太后一时高兴,赏赐下什么礼物来,外头的人也不敢再看轻了他们陆家,以为陆家不得皇恩了。

    她还能说些什么呢?也只能同意了。

    ……

    凝嬅殿里的雅乐奏了几曲后,宝荣将这一批在嫃静门外磕头的女眷名帖递了过来给两后过目。

    皇后名义上的生母白夫人今日也入了宫,她端起面前的茶盏抿了一口,“陆家姑娘也来了。太后可要见见她?她也是个有孝心的,我听闻前些日子中元节,因给她亡母供奉了河灯,还不慎落了水。不知这些日子下来身子可好些了。”

    太后道:“是有好些日子不见,让她进来,陪着咱们说说话罢。”

    宝荣于是去请了漪娴进来。

    漪娴本来磕了头就准备随嫂嫂婶婶们走的,未想到太后传见,让她当下格外有些受宠若惊。

    许观音不动声色地从袖口中掏出一小块成色极好的金子塞到宝荣手里,笑意和煦:“那就烦请赵先生带我这妹妹进去给太后娘娘磕头了。”

    宝荣笑眯眯地应下说是。

    漪娴才经和离之人,未避免惹人注目议论,衣着都是清雅素朴为主,身上、发间也没有什么招摇的配饰。不过是做到不出错罢了,扔到人群里叫旁人不能一眼瞧见她。

    她进来磕了头,只见满殿贵夫人们衣衫华美精致,宛若天上仙境,群群神仙妃子似的。

    太后亲昵地向她招了招手,命宫人们搬了个绣墩来,让漪娴在离她近的地方坐下。

    皇后让人给她倒了茶来,又关切地问起她的身子。

    漪娴拿手中的绢帕微微掩了掩唇,垂下头道:“臣女卑贱之躯,只是承蒙太后、皇后娘娘垂爱,自服了宫内医官们特来配的药方后,已是一日好过一日了。”

    不过婠婠仔细观察,还是觉得她脂粉妆饰下的神色苍白憔悴。

    太后听说她好些了,似乎也很高兴,慈爱地拍了拍她的手,忽然从自己发间的华丽珠冠间取下一只金累丝镶玉嵌宝牡丹花顶银脚簪,插入她如丝缎般顺滑黑亮的鸦发间。

    漪娴诚惶诚恐地跪伏在地称不敢:“太后!臣女岂敢蒙受太后如此隆恩,求太后收回恩赏罢!”

    白夫人摇了摇手中点戏的小折子,笑道:“诶呀,娇花儿一般的年纪,可不就是应该配上这些金啊玉啊的,越发衬得美人娇艳无双了!太后自是和我一样怜惜美人,所以特意赏赐,教你好好打扮。漪娴,你何故不敢受呢?”

    寿王妃也玩笑了几句,说了些好听话。

    漪娴见连皇后都伸手虚扶了自己几下,心知再拒绝下去反而惹了太后没趣,于是便起身重新做回了绣墩上。

    太后又打量了一番她耳垂上的素净的耳环,有些不满意:“吾从前见旁人,越是病了的,反倒越发愿意打扮打扮,显得自己气色好些。怎么你这孩子,反连吾寿辰之日入宫拜寿都舍不得仔细配饰配饰?”

    漪娴有些不确定太后此番是不是对自己的妆饰不满了,正有些犹豫着该说什么。

    另一旁的谢太妃却道:“太后您有所不知呀。世间就是有这起子爱滥嚼舌根诽谤女孩家清誉的人在呀。可不是那晏载安才犯了混,逼得漪娴同他和离了。

    虽是他自己作的孽,但倘若是漪娴稍微高兴三分、笑一笑,就有那等贱人背后议论说:咦,怎得她刚没了夫郎,反而又是打扮又是玩笑,这般心悦?

    甚至还生出旁话说:恐怕是她私下有了野男人,所以故意作得前头男人和她和离了!

    所以呀,您说陆姑娘哪还敢稍微打扮半点?”

    谢太妃说得大剌剌地没个忌讳,不过,她说的也尽是实话。

    太后一点也不生气,还十分赞同:“可不是,只有那死了正妻的鳏夫,没几日就寻花问柳忙着再娶,也没人说他们半点不是,世人的眼珠子非盯着人家清清白白的女儿不可?”

    她转头吩咐女官云芝和月桂:“女儿家侥幸离了下三滥的男人,摆几桌酒庆贺庆贺也不为过。你们去库房里取一整副头面来赏给漪娴,权当我也贺贺漪娴同他和离了的喜气、驱驱在他们家染上的恶心晦气!让你好好打扮打扮,日后漪娴再寻得合心意的夫婿,也是给你添置的嫁妆。”

    完整的一两副、两三副头面,自来即是女子妆具中的必备。

    通常包括一支挑心,一枚分心,鬓钗一对,各式小簪子亦即小插、啄针之类的“俏簪”三对,如此十件应即通常的头面一副。若更详细精致者,则在此基础上再添掩鬓一对,又小插、啄针若干对,若更增花钿、顶簪、后分心,这样便是二十余件了。

    而且一整副头面中的各项配饰,它的图案构思,其要义便在于同一题材之下,须使它有全景也有特写,合拢来可见密丽,分散开仍见精微,插戴起来则亦和谐有序。不是随意这里捡了一支簪子,那里寻来一根金钗,一股脑堆迭在一起可以做成的。

    漪娴受宠若惊之至,正欲再度跪下谢恩时,太后显然来了兴致,话还未说完。

    “其实和离二嫁又算得了什么,我看女儿家就不该以为自己同哪个腌臜男人和离了,便低人一等似的。这都是下三滥破落户家、娶不上媳妇便存心糟践旁人家女孩的说法!反正吾是不爱听的。

    昔年宋真宗的刘皇后和宋仁宗的曹皇后,不都是二嫁之身么?

    曹皇后初嫁所遇非人,我看史书里说起,她初嫁的夫婿新婚夜便撇下曹皇后跑了。曹皇后娘家人知道此事,第二日便来给她撑腰,风风光光将她接回了曹家,也不耽误她连天子都能再嫁。

    可见心地开明的人家,就是先要疼惜自家的女孩儿。

    那时的宋人也赞说,原来曹后二嫁,本该天注定她是要嫁好夫婿入帝王家的。没见那股子小心眼的,反而切切议论说曹后不配。”

    贵夫人们连连附和说是。

    辛定王妃是太后这番言论的忠实追捧者:“可不是么!难道人家好不容易生养出一个冰清玉洁的姑娘,许给他家做媳妇了,他家自个不珍惜,咱们便好聚好散罢了。何苦还不准人家女儿再寻个好的来?”

    婠婠依稀记得,辛定王妃的女儿安宜郡主便是被他家王爷许了个人面兽心的混账货,这些年来在婆家的日子也是苦不堪言。

    辛定王妃的两个嫡亲儿媳为了讨好婆母,想了无数法子想把小姑子从婆家接回来住。

    可惜辛定王爷平生最重什么礼教纲常、奉儒法之道,非说嫁出去的女儿不在婆家安心侍奉公婆丈夫就是大逆不道,硬生生不准接回。

    王爷还说,便是王妃和两个儿媳去把安宜郡主接回了,只要他不咽气,他就绝不准外嫁女在他王府中常住!接回来也要撵出去。

    众人转而将目光落到了辛定王妃的身上,看着她的视线里也带着一丝怜悯。

    漪娴好歹还和离了,可是辛定王妃的女儿仍在婆家受苦呢。

    不多时,一出雅乐奏完,太后点了另一出戏,满殿的人又说起了其他的话题来。

    漪娴的心却久久不能宁静。

    她知道太后的好意。

    太后想告诉她,若是她日后还想嫁人,大可安心去嫁即是,若有旁人敢议论什么,太后一定会为她做主。

    可是她还能嫁给谁呢?

    她满目一片寂寥,年少时读着诗经里的什么“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她也曾在无人处私下少女心事萌动,幻想过自己的婚礼和未来的夫婿。

    可是当这种幻想稍微暴露在现实的阳光下时,顷刻间便消散得一干二净。

    她再也没有对任何男人有过什么期望。